2011年,在校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教务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校“十二五”规划要求,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扎实有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年度完成的工作
(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积极申报并开展省教育厅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工作。定期定时整理改革信息上报教育厅;编写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方案,制定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及相关的管理办法。组织召开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讨会;配合体军部做好高水平运动员学生培养方案及教学管理制度制定等相关工作。
一年中,参加了全国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会议,浙江省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讨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培训会等相关会议。
2.对我校新学分制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与深入分析。听取二级学院的意见和建议,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进深化学分制改革打下良好工作基础。组织各二级学院制订2011级培养方案,与各专业所在学院部门反复沟通、协调、论证,使培养方案更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以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各级各类教学建设
1.强化专业建设,积极组织新专业的申报工作和重点专业的验收评审工作。
(1)组织完成了2011年度的新专业申报推荐工作。2011年我校申报了3个新专业,其中国民经济管理、软件工程2个专业已获教育部相关专业教指委评审通过。(2)组织完成了第三批校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汉语言文学、保险、金融工程)验收评审工作。经专家组评审,6个专业都已达到验收标准,被认定为“浙江财经学院校级重点专业”。
2.深化课程内涵建设,完成各级各类课程的申报立项、检查复查和验收评审工作。
(1)组织了第六批校级一类课程验收评审、第五批校级精品课程验收、第二批校级精品课程复查和第七批校级精品课程年度检查工作。(2)对2009年度立项的省级精品课程进行校内自查,并做好教育厅检查的相关准备工作。根据教育厅近日公示的检查结果,我校3门课程均通过验收,《财务管理》课程更是获得“优秀”等级。(3)完成了2011年度校级一类课程和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申报立项工作,立项一类课程16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组织了第八批校级精品课程申报立项工作,共18门课程立项建设。
3.组织了“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次推荐遴选工作。
(三)以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为着力点,及时总结教学研究成果,积极推广教学改革经验
1.将4年一次的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改为2年一次,组织了2011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评选工作。经评审,5个项目获校一等奖,8个项目获校二等奖。接下来将进一步做好这些项目的培育和成果推广工作,为第七届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做好相关准备。
2.组织了教改课题申报立项与结题评审工作。2011年度校教改课题立项36项,并对省新世纪教改课题进行了校内验收评审。
3.组织了2011-2012学年全校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共25位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的老师面向全校教师开出了观摩示范课。
4.推进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形成了《浙江财经学院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和《浙江财经学院课程教学范式改革项目管理办法》两个文件的征求意见稿。
(四)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信息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深化学分制改革
1.完善了选课相关的信息与制度建设。
(1)完成新学分制培养方案课程库基本信息建设,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与标准化管理。在现有课程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课程资源,扩大课程门类和课程容量,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选择权。规范课程名称,划分课程层次。对课程库进行了分类、编码,基本信息的完善和核对工作。
(2)继续实施筛选加优先制方式的三轮选课机制。实施本年级、本专业优先制,实施选进程、选课程、选教师的学分制选课机制,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年级选课。打破行政班概念,允许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自由选课,教师按学生的实际选择来编制教学班,按教学班组织课程教学,扩大了学生的选课自主权。
为提高学生选课效率减少选课的盲目性,教务处编制了《浙江财经学院学生选课手册》、《教学管理制度学习手册》等,对我校新学分制方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框架结构、教学管理制度、选课制度等进行了说明,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制度。
2.全面推进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1)拓展教务系统运行环境。针对教务系统的使用,特别是每学期学生三轮选课时出现的服务器宕机及服务慢的问题,本年度,对教务系统的服务器进行了扩充,继续采用“数据库服务器集群方式”+“WEB服务器集群方式(F5)”,“WEB服务器集群方式(F5)”拓展为6台,为教务系统高效、稳定、快速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2)教务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经过教务处内部多次讨论及与正方公司的多次沟通,进一步完善了双专业制度调整后的系统建设工作,完成了双专业报名、注册、任务下达、落实、学分限定的选课、学评教、成绩录入等工作。针对新学分制系统首次使用毕业审核功能,完善与理顺了一专业毕业审核与双专业毕业审核流程,基本完成了学生修读课程的专业(一、二)、版块、类别归属的系统实现;基本完成了一、双专业学生学业成绩表的系统实现;基本完成了一、二专业的毕业资格审核功能子系统,为一、双专业毕业审核及学生学分核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完成了包括教务处内网改版、进修生管理系统开发、学分结算子系统开发等工作。
(五)以实践教学环节各主要工作为抓手,扎实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1.积极组织协调各类各级学科竞赛工作。完成了财会信息化竞赛校内组织机构调整,逐步理顺了相应的工作关系。配合竞赛办公室圆满完成了竞赛研讨会、全省初赛与决赛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我校学科竞赛工作,积极思考竞赛管理模式的改革,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力争明年全面推进项目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与积极性。
2.学科竞赛成绩突出。2011年全校累计4218人次参加了20项学科竞赛,491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累积获得国际级奖项3项、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241项。其中程序设计竞赛、多媒体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统计建模大赛、广告艺术大赛等5项赛事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为表彰学科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和指导教师,教务处组织召开2011年度学科竞赛总结研讨会暨表彰大会。在对积极投入竞赛的教师及获奖学生进行表彰宣传的同时,注重竞赛工作经验的总结与交流,为持续做好竞赛工作寻求思路。
3.全力推进专利申请工作,动员相关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实现了我校学生专利申请零的突破。制定了专利申请激励政策,鼓励师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社会专门机构联系,请专门事务所的人员来校开展专利讲座;到兄弟院校与经验丰富的专利辅导教师交流取经,请他们来我校辅导讲座。经过努力,已有2名学生成功申请了3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20余项外观设计专利已完成正在申报中。
4.做好本科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的检查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校内外专家检查工作,全面整理在检查中暴露的问题,及时召开反馈分析会,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与成效理清思路。
5.积极利用好校内外资源进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联合签订了协议,为课程实训及实习拓宽了渠道。同时将更加注重校内实习实训资源整合利用。
(六)以稳定全校教学秩序为出发点,进一步规范教学日常运行管理
1.进一步寻找日常教学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强化服务意识。教务处多次走访二级学院,及时了解各项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虚心听取和收集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接待来访师生和处理信访来信;修订《浙江财经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常见问题问答》,并在网上公布;举办以教学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学籍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秘书培训班;强化过程管理,全面优化工作流程,推进新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规范进修生管理和社会考试管理工作,严肃查处教学中的违规违纪行为。着力提高全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2.完成日常教务运行的组织和保障工作,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完成了课表编制和日常教学调度工作,排课累计涉及课程3980门次。为方便教师调课补课便捷性,教务系统开通了网上调课功能,全年调课累计943门次。顺利完成网上选课工作,处理停开课程共计343门次。完成了重修、补修、免听审批、旁听等工作。面向下沙13所兄弟院校的学生开设了校际选修课《管理学》、《证券投资学》课程,顺利完成了第二期、第三期审计学辅修专业的教学工作。开发与试运行学分结算系统,完成了学生2011届毕业班学生学分统计和学分学费的结算工作,完成了其他年级学分统计工作。组织了两次期初教学秩序大检查、两次期中教学检查,较好地保障了教学秩序的稳定,保证教学质量等。
3.出色完成了下沙高教园区教师互聘工作。承办了在杭高校师资互聘工作研讨会,省教育厅高教处长、副处长参加会议,研讨会取得了较好效果。完成了包括互聘在杭各高校协调、互聘信息发布、办理聘请手续、工作量核算与课酬发放等工作,完成了我校19名聘入教师及140名聘出教师的相关管理工作。
4.进一步完善学籍学历和毕业资格审查工作。顺利完成了2011级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及其他年级的学年电子注册。顺利完成2011届毕业资格审核及学位资格审核工作,2011届毕业生总人数2862人,其中获得毕业资格2823人,毕业率为98.6%;授予学士学位2781人,学位授予率为97.2%。修订了2012届毕业资格审核表,完成2012届学生毕业资格预审及初审工作。本年度完成了2次转专业工作,共转专业学生数319人。完成专业方向分流。修订了《浙江财经学院本科生修读双专业实施管理办法》,完成了2010级双专业报名工作,报名总人数为827人。顺利完成了2个学期的成绩录入及成绩归档工作。完成了换证考核、其它学位审核及其它日常学籍管理工作。由于我校学籍学历管理规范,工作出色,被省教育厅推荐为“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省教育厅已经公示结束,待教育部统一发文公布。
5.顺利完成了各类考试组织工作,并着手准备考核方式及考试管理的改革。加强考纪考风建设的宣传力度,加强考试的组织工作、注重规范考试的过程管理,考试工作组织得规范、有序,考试秩序井然。本学年顺利完成了2次期末考试、2次缓补考和2011届学生的毕业前重修考试工作;顺利完成了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专业英语等级考试、日语等级考试及校内各类课程考试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校外人事、资格类等各项考试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全年累计各类考试,参考人次达16万多人次。针对考核方式、考试违纪与考试违纪处分,教务处分别举办了教师座谈会与学生座谈会。
(七)以强化教学激励与约束机制为手段,不断完善教学考核与评估
1.组织了学校各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教学考核目标的中期检查。除对二级学院(部)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与分析外,对教务处自身的考核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了自查,总体情况良好。
2.积极开展了全校教学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的分析和测算工作,制订了具体的分配办法。
3.完善了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办法。对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办法作了进一步的完善、补充,顺利完成了10—11学年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工作,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矛盾和异议已极为个别。应考核人数528人,实际参加考核人数479人,占90.72%,其中A、B级287人,占实际考核人数59.92%。
4.出台并实施了对二级学院教学考核办法。为进一步落实校院两级教学工作职责,实行对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的过程监控和目标管理,科学考评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按照学校统一要求,经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制订了教学(研究)单位年度量化考核本科教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并启动实施。
5.组织完成了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2010-2011学年教学绩效考核工作。
(八)以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及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为契机,加强教务处相关工作环节的规范管理和安全治理
2011年教务处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努力树立廉洁高效的机关工作形象,教务处全体员工在思想上廉洁守法,行为上防微杜渐,勤奋工作,接受监督,努力树立廉洁高效的机关工作形象,没有任何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1.加强重要教学资料的安全化、规范化管理。教学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以及部分教学资料(如试卷)的安全性对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务处设立了专门的教学资料库房和试卷保密室,保密室由学籍与考试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负责该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如遇重大考试(国家四六级统考,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实行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
2.进一步完善教务管理系统的安全。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关系到教师,特别是学生的切身利益,加强教务系统的日常安全运行十分重要。在强化硬件方面安全,突出机房设备安全及迁移过程中的安全;在软件方面安全,着重在病毒攻击、黑客攻击和非法操作方面。为此,制订“教务管理系统安全使用试行办法”(讨论稿),并在实际操作中执行,进一步规范系统操作员、教师、学生使用,确保教学信息的安全、完整,保障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教学主要环节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整体推进,改革思路要进一步明确,尤其是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加以改进。
2.全校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教学改革研究的氛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营造,教学激励力度还要加大,完善各类教学考核与评估,着力引导全体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教学。
3.全处员工的服务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学分制培养方案实施下的教学管理与服务方式要进一步改进。
三、2012年的主要工作
1.根据2011年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新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制订我校“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推出“6项计划”,并组织启动实施,为“十二五”期间全面提升我校本科教学质量实现良好开端。
2.出台我校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方案,为不同类型人才脱颖而出创设良好的机制与环境;实施拔尖创新学生培养计划,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校实施精英教育的新模式。
3.扎实推进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出台《浙江财经学院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和《浙江财经学院课程教学范式改革项目管理办法》并启动实施,打造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符合我校学科专业特色的大学课堂。
4.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不断优化选课体系与机制,在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同时,为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特长的需要提供良好保障。
在新的一年里,教务处将在校党委行政班子领导带领下,更加认真学习各项政策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成效;努力拓展及创新工作思路,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的新要求,做好2012年教学管理工作。
教务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